标题取自杂志《我们爱科学》,主题为:科普、科学史,主要包括: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
我们爱科学 Viešas
Sukūrė ir kuruoja 江(阅读引用版)
-
博物之美: 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 Robert McCracken Peck, Jin Wang (未读·探索家)
19世纪是博物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传奇博物画家爱德华·李尔正是这个时代 的 佼佼者,本书即呈现了他令人惊艳的博物艺术。 爱德华·李尔有非凡过人的绘画天赋,18岁出版了科学史上第一本鸟类插画专著——《鹦鹉家族图谱》,尤擅长以活物为对象作画。李尔在青年时期,主要致力于博物学插画的创作。他和科学家、收藏家和出版商一起,共同把19世纪的英国打造成一个博物文化的大本营和传播地。 李尔是一位高产的艺术家,一生创作了1万多幅来自世界各地的博物画作和风景画作,曾为达尔文“小猎犬号”之行发现的鸟类新品种绘图,为古尔德的博物书籍做插画。他的博物画和谐趣诗画风格,在接下来的二百年里持续影响了西方文化和审美。 本书由“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蓝色星球》导演大卫·爱登堡作序,内附200多张彩图,娓娓讲述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这不是一本无聊的科学论文集,而是带你走入一场科学的盛宴,在欣赏李尔卓越才能的同时,见证博物学黄金时代的开启。
-
菌中毒: 21个有烟火气的菌子故事 聂荣庆, 曾孝濂, 杨建昆
3 žvaigždutės
菌子之于云南,犹如辣椒之于四川。本书以菌子为媒介,串联起自然、饮食、历史、轶事,展示了具有人情味、烟火气的云南生活图景,点滴细节唤醒记忆深处的故乡、亲情、友情、人情,满足对自然美好生活的想象,勾起对“彩云之南”的向往。
被视为理想生活之地的“彩云之南”,处处是菌子留下的痕迹。四季轮转中,云南人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春雨过后,迎来了第一波“头水菌”,怀着既担心中毒又深深地为这一口鲜而上瘾的矛盾心理开始了吃菌序曲;当夏时节,在旧时车站,菌农在火车停靠的间隙飞快与乘客交易刚采到的新鲜菌子;秋风乍起吹来北风的鲜,佛教圣地大理鸡足山的冷菌应节而生,大理的白族朋友也颇有仙风道骨;作为西餐三大顶级食材之一的松露,在云南只是平平无奇的“猪拱菌”,制成块菌泡酒,深冬三五好友围炉夜话时来上一盏。
菌子早已盘根错节深入云南的风土,云南人在菌子生活中建立起了世界观。青头菌是云南人的乡愁;闻着臭吃着香的干巴菌却处于云南菌子的鄙视链顶端,由此参悟了中国美食的“食腐”境界;鸡枞是百菌之王,自认为“家乡宝”的云南人,喜欢平静,甘于淡泊,如若有人出人头地,就是芸芸众生中冒出来的几朵“鸡枞”......
配以“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曾孝濂及杨建昆绘制的近60幅博物画,构成一部生动的地方志,作者聂荣庆娓娓道来面目鲜活的市井人物与云南“鸡枞”的茶米油盐与人生奇遇。
-
4 žvaigždutės
It’s a scientific fact: Women rock! This fascinating, educational collection features 50 illustrated portraits of trailblazing women in STEM throughout …
-
Women from different fields, some with science degrees, Women of different origins, and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Four women heroes all …
-
海鲜和河鲜 吴昌宇, 王辰, 张辰亮 (北京自然观察手册, #9)
5 žvaigždutės
北京的大都市风貌固然令人流连忘返,然而北京地区的大自然也一样充满魅力。“北京自然观察手册”丛书是一套致力于向读者多方面展现北京大自然奥秘的科普丛书,涵盖花鸟鱼虫、动物植物、矿物和岩石以及云和天气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北京大自然的“小百科”。
其中《海鲜和河鲜》分册,主要包括海鲜和河鲜观察指导、北京常见的海鲜和河鲜与索引三部分内容。海鲜和河鲜观察指导部分主要介绍了鱼、牛蛙、鳖、虾、蟹、软体动物、棘皮动物、海蜇等的结构和观察要点,以及观察注意事项等内容。北京常见的海鲜和河鲜部分主要详细介绍了118种北京常见的海鲜和河鲜的分类类群、形态特征、原产地环境等内容,还有近似物种的分辨要点,水产品的挑选方式及特色烹饪方法等。索引部分主要包括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
作者将有趣的历史故事和物种介绍相结合,还有北京俗名、北京特色烹饪方法的介绍等。找个时间去市场看看吧,探寻人间烟火中多彩的博物学。
-
-
计算机简史 Martin Campbell-Kelly, William Aspray
这是一部计算机史的权威之作,追溯了计算机的史前史、发明、软硬件的创新、应用领域的扩展以及个人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兴起。《计算机简史 第三版》增加了对软件和因特网的*分析,涉及编程、社交网络、移动终端等诸多新话题。本书还探讨了谷歌、Facebook等行业巨擘的崛起与发展,讨论了强大的应用程序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消费、学习和社交方式。
马丁·坎贝尔-凯利,沃里克大学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 威廉·阿斯普雷,德克萨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授。 内森·恩斯门格,印第安纳大学信息与计算学院副教授。 杰弗里·约斯特,查尔斯·巴贝奇研究所副所长,也是明尼苏达大学科学、技术和医学史系的教员。
-
-
-
Birds Britannica Mark Cocker, Richard Mabey
Birds Britannica is a book by Mark Cocker and Richard Mabey, about the birds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a …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衡山册) 何祖霞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 #5)
5 žvaigždutės
精选以衡山为代表的湖南地区植物146科355属564种,可供华中地区湖北、江西等部分省市作为参考。
衡山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它地处东经112°34′28″-112°45′36″,北纬27°12′10″-27°19′40″,为弧山型中山地貌,自北而南约有20多座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最高峰为祝融峰,海拔1300.2米,相对高差1210米。衡山面积640平方公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8℃,无霜期为280-262天,年降水量1497.1-2153.4毫米,相对湿度80%-90%。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热条件,必然会孕育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和独特的植被类型。
衡山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历年来受到植物学家的重视,无数专家学者先后来衡山进行过植物考察,早在1917年,奥地利植物学家H. Handel Mazzetti就曾到衡山一带采集植物标本,此后5年中国老一辈植物学家何观洲、钟补勤、蒋英、张宏达等均在该地进行过植物标本采集。为了让衡山的植物为更多的人知晓,作者于2006年~2011年间多次赴衡山调查和采集植物标本,经过多位植物分类专家的审订,选取衡山较为常见的564种植物,整理成《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衡山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每种植物进行形象说明和介绍,以期为广大植物爱好者学习、出游带来方便。